规上工业产值549亿元,同比增长44.5%,完成工业投资61亿元,完成外资2亿美元,增幅超10倍……
今年上半年,长寿经开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不断调优产业结构,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半年,长寿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超出预期。
应势而动 创新引擎全速发力
近日,记者在川维化工的生产车间看到,各条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热塑性高阻隔合成树脂已经完成中试,正在着手开展工业化生产。”川维化工技术质量部副经理陈天文表示,2018年,公司通过成立法人化科技公司加强研发能力,其中采用自有技术开发的热塑性高阻隔合成树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是包装材料、容器薄膜、建筑材料的理想原料之一。
在欧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一排排电子气体储存瓶作最后检测,公司总经理雷海平表示,一期项目可以生产6种电子气体,其中多个产品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尤其是六氟化坞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长寿经开区创新中心主任周莉萍介绍,近年来,长寿经开区坚持创新引领,通过人才引入、政策帮扶等举措,推动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目前,重钢股份“高效化微合金化钢板坯表面无缺陷生产”、云天化瀚恩新材“光学级聚乙烯醇偏光膜”、亿煊新材“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新突破。
此外,长寿经开区还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创新引擎,激发科技动力。6月21日,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开园,近37万方的科创孵化苗圃和加速基地建成投用,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整体提升科技企业孵化成效。
“我院研发的SIC陶瓷膜水处理系统已在川维、望变电气完成生产线实验,可实现80%的污水回用。”在位于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的武汉工程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何家军正带领团队做实验数据比对。除SIC陶瓷膜水处理系统外,该院研发的upss级超高纯电子化学品技术已与飞华环保达成初步合作协议,投产后可使产品附加值提升约15倍。
“科技创新园还引入了中孵高科(重庆)有限公司森空间·重庆创新中心、重庆(长寿)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长寿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等一批‘双创服务'平台,可为辖区企业提供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新材料评估与测试、专利导航等创新服务。”周莉萍介绍,目前长寿经开区共拥有区级以上研发机构92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其中上半年纳入长寿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有25家。
下一步,长寿经开区将以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创新园区为目标,依托科技创新园打造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研发机构集聚区,集中打造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助推长寿区建设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
因势而谋 产业“转段”厚积薄发
“我们现在是一家侧重基础氯碱化学原料,并向下游新材料产业链延伸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材料企业。”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永寿介绍。
2004年,映天辉氯碱化工有限公司入驻长寿经开区,当时是一家专门从事氯碱等基础化工原材料生产的企业。近年来,公司采用外延孵化模式挖掘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与具有共性研发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的转段调优。目前,由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纤维级聚苯硫醚项目,已被列为国家“863”、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重点攻关项目;联合外资共建的无水三氯化铝催化材料项目,彻底解决两碱生产面临的高能耗、高排放、高安全风险的世界性难题。
“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助推产业链‘转段式'升级,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长寿经开区经贸局局长董泽明介绍,长寿经开区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上的转段调优,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开新枝结新果。据统计,上半年重钢4座高炉实现达产达效,带动钢铁产业产值增长75%;川维、巴斯夫均实现满负荷生产,带动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43%;望变电气硅钢片二期投产达效,环松科技及泓禧科技订单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11%。
除既有产业链的延链补链以外,经开区还因势谋远,瞄准潜力产业,聚商选资,推动产业链向优势产业靠拢。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走俏,今年年初以来,公司产品NMP价格就持续涨高,最高甚至涨到了之前的2倍多。”中润化学总经理吕玉成介绍,NM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液晶、半导体、锂离子电池等产业的新材料,中润化学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NMP生产企业。
今年1月,上海恩捷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签约入驻,在经开区建设西部最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基地,将有效辐射和带动西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和智能终端等产业的发展。董泽明介绍,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入驻,将补齐长寿在锂电子隔膜生产上的空白,同时也为新能源产业链增添了动力活力。
坚持招大招强,聚焦产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经开区还引入了世界第一套生物制蛋白装置、国内最大的超临界气凝胶项目、国内最大的钢绞线项目、国内最大的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国内第一家生物催化小分子化学药项目、国内领先的MMA和PMMA项目,实现了基础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华丽转身。
聚势而立 大项目服务大发展
盛夏时节,经开区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异常忙碌,项目建设丝毫没有受到高温天气影响。
“虽然今年底才可以正式投产,但现在已经预售了1万方气凝胶保温材料。”项目相关负责人吕洪斌信心满满地说,气凝胶因有出色的绝热保温、防火阻燃、隔音降噪等性能,被科技界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材料”之一,有利于推动“碳中和”目标,中国化学华陆工程科技公司将在长寿打造国内最大超临界气凝胶项目。
除气凝胶项目以外,作为市场类重大项目的还有亚士创能西南综合项目生产基地、双象超纤及100万吨电子硫酸项目、恺迪苏2万吨单细胞蛋白质项目等。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硬支撑。”经开区建管局局长代柏林介绍,经开区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优化服务,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整体超过时序进度,展现出项目推进的良好态势。
6月25日,长寿经开区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连通了新材料片区和江南钢城;渝长复线沙溪立交的建成,为经开区增添了新的外出通道……代柏林表示,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支撑城市空间拓展,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国家级特色商贸物流基地,构建“铁公水+管道”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必须主动作为、优化服务。经开区大桥、渝长复线建设只是经开区服务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通过一个个政府类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目前,经开区已建成一体化的供排水、蒸汽、工业气体、公共管廊和仓储罐区等公辅设施,实现了在规划区域内的水、电、气、汽等要素供给全覆盖,为符合产业规划项目入驻提供可靠公用工程保障。
“7月5日,长寿经开区行政审批大厅已经开门营业,实现开发区内的事,在开发区办。”经开区党政办副主任李发平介绍,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经开区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大厅项目建设,协调区内相关部门,引入规划、工商、发改、经信、环保等11个部门审批事项入驻长寿经开区行政审批大厅,为企业准入、项目建设提供更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新开工项目24个,投资总额174亿元,预计产出216亿元,可实现利税25亿元以上。实施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改造项目67个,完成投资33.5亿元,预计新增产值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