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菩提街道 凤城街道 晏家街道 江南街道 渡舟街道 新市街道 八颗街道 长寿湖镇 云台镇 葛兰镇 但渡镇 领封镇 云集镇 双龙镇 龙河镇 海棠镇 洪湖镇 石堰镇 万顺镇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寿新闻 > 正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田园织锦绣 沃野绘新图——我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21-10-20 09:50 来源:长寿新闻网

如今,长寿农村是什么样的?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管理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铺展。


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我区乘势而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

(资料图)

聚焦产业振兴

农业产业做优做特做强


柏油路蜿蜒,似黑龙,似秀发,飘向远方;柚林无边,青黄的硕果压弯枝头;农家乐鳞次栉比,老板热情招揽游客……初秋的邻封镇,尽管气温转凉,但依旧浓荫华盖,生机盎然。


在邻封镇邻封村2组,村民余小平正忙着对长寿柚除草、施肥,为丰收做准备。


“种柚三十年,一家人全靠柚子脱贫致富。”余小平告诉记者,八十年代初,土地下户后,一家人为谋脱贫增收开始种植长寿柚,后来长寿柚品质更优,行情越来越俏,靠柚增收也越来越稳定。去年,余小平一家靠着长寿柚增收约15万元。


靠柚增收的余小平在邻封镇并非个例,目前全镇长寿柚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年产值在3亿元左右。


同样,在龙河镇永兴村,果农白鑫和工人在自己经营的家庭农场里,为柑橘做管护工作。白鑫种植有柑橘390亩,每年有固定客户将柑橘分销到重庆各地。目前,永兴村种植柑橘共5500亩,其中血脐约900亩,年产2000余吨。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区聚焦“三品建设”(品种、品质、品牌),练好产业提质“基本功”。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聚焦“三品建设”,推进六个“十万”工程,做大做强柚、橘、鱼、蛋“四大优势产业”。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海升集团,打造3000亩高标准柑橘示范基地和万吨冷库及柑橘分选线,带动10万亩血橙、10万亩杂柑、10万亩长寿柚转型升级。发挥“两湖”优势,打造10万亩有机渔业优势区,积极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优质水产品占比达到90%以上。获批全市首个鸡蛋类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加快建设年产10万吨鲜蛋生产基地。推广农产品追溯平台企业应用系统,街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实现全覆盖。推广种养结合、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绿色生产方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发布“自然长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8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36个。获评全国“产业强镇”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

(资料图)

聚焦生态振兴

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宜游


漫步于云台镇八字村清迈路,四处飘香的果园,绿树成荫的小道,清澈见底的河流,仿若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样的景色,并不止于八字村。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和“田园行动”为抓手,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实施乡村“田园行动”,打响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率先建立四级农村垃圾收运系统,改造户厕21640户、危房3916户,整治提升旧房4963户,安装照明路灯8900盏。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07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5%、92%。新建污水管网49.82公里,完成镇级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17座。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52.8%,新增改善灌溉面积0.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万亩,建成高标准良田20万亩。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化肥农药连续多年实现“双减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4%,累计回收利用农膜808吨。


同时,深化“三治融合”,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桩”。大力培育群众自治性组织,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共705个。创新“基数加因素”“村民议事会”“三级联动制”3个机制,变农村“公共事”为农民“自家事”的做法入选全国首批18个典型案例,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


此外,新建“四好农村路”1077公里,入户道路200公里,行政村通达率100%;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402公里,让农村群众出行更方便、用电更安心。

(资料图)

聚焦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活力不断迸发


万亩橘林郁郁葱葱,精致的花卉园艺一步一景,彩色的骑行步道穿行其中,清澈的小河蜿蜒而过,青瓦白墙的农家院落零星散布,互联网、停车场、健身休闲设施等现代化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长寿慢城”不仅改变了龙河镇的景,还改变了这里的人。


“以前挑着担子,走路到场镇赶场卖麻花;如今把房子改造成民宿,每年还有分红,收入翻了数倍。”这是龙河镇保合村村民甘雨林现在的生活写照。


自“长寿慢城”开园以来,通过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引导龙河镇保合村与民营企业浙江和途公司和国有乡村旅游公司合作,按照2:2:6股比组建了兴保合文旅公司,负责慢城运营,已招商落地乡村业态30余家。


此外,通过探索劳务合作型模式,组建龙河镇“兴保合”劳务股份合作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社,承接基建项目、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就地就业、脱贫增收。


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不发展。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我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创新实施“三变”改革“四个一”工作法,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关键是要搭建一个规范高效的资产管理平台。我区在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中,首先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清理出农村集体总资产15.92亿元、农用地136.72万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9.23万亩,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21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和挂牌工作,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2万个,设置成员股653万股、分红股45.6万股、集体股21.7万股。为了规范管理好集体资产,我区打造了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平台,通过财政资金直接支持、集体资产评估作价、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