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记者在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见到谭力时,他正在对实验室设备进行调试。
谭力是公司技术部经理,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新型生物燃料与饲料的基础研究与示范研究。
安全、稳定的蛋白质资源供给是我国现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利用甲烷氧化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蛋白质资源,可作为传统饲用蛋白质原料的替代物用于动物养殖。该技术在国外已完成实验室和中试研究,但尚无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2019年,蓝星安迪苏股份有限公司与国际合作方达成协议,在中国开展实验室规模全流程落地以及规模化工业生产。2020年初,公司组建了由谭力牵头的团队,开始了该技术的本土化落地研究。
“万事开头难。”谭力主动到生产一线与团队成员一起参与轮班,搭建中试生产平台,从工艺技术的研究、设计,到仪器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他都亲自参与。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试生产平台建设起步即遭遇重大挑战:国外技术方无法到现场给与支持和指导,只能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提供协助;设备选型、购买完成后,无法及时到达,工作不得不延迟……
为克服这些情况,谭力调整了作息时间,午间上班,午夜下班,协同国外技术方开展工作,并花大量时间仔细钻研技术难题,在极其有限的帮助下,攻克了最关键的难题。在不懈研究中,第一次试生产取得成功,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大大缩短调试运行时间,最终按计划于2021年12月圆满完成研究内容。
在研发过程中,谭力还非常注重团队建设。“打开脑洞、畅所欲言是科技创新的前提,要不断鼓励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谭力经常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有时甚至会发生“争执”,但正是因为这些“争执”,避免了走弯路。
如今,谭力正带领团队专注于甲烷氧化菌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实现这一新型蛋白质原料的连续、稳定供应,落实“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为中国的粮食战略安全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