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菩提街道 凤城街道 晏家街道 江南街道 渡舟街道 新市街道 八颗街道 长寿湖镇 云台镇 葛兰镇 但渡镇 领封镇 云集镇 双龙镇 龙河镇 海棠镇 洪湖镇 石堰镇 万顺镇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寿新闻 > 正文

对话李文云|乡村振兴是个大舞台

发布日期:2022-08-22 10:45

18年前,为家乡捐资180万元建设希望小学,让李文云在万顺镇东风村家喻户晓。现如今,注销自己的公司回乡创业,自己出资600多万元义务整修村道和环境,再次让李文云出了名。

“非常之举”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还将演绎什么故事?日前,长寿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万顺镇东风村,与李文云面对面。


记者:30年前考上学校离开农村,30年后又回到家乡务农,为什么有这样的决定?

李文云:从考上学校进城到分配进厂上班,再下海经商到房产开发,人生当中遇到很多,感到有些累了。我是2018年回来的,刚开始就是想养老。2020年,我的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当村支书的同学让我给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我就讲了自己的设想,没想到同学说“这个是你提出来的,还得你牵头来弄”,就这样被“套”了进去。接了村里已流转的土地和鱼塘,成了一名“新农人”。


记者:感觉你是主动被“算计”,乡村振兴重新点燃了你的创业激情?

李文云:也可以这样说,我是真心想改变这里。当初规划发展时,我就说,要围绕宜人宜居来打造,突出乡村特色和公园特色;要保留原有建筑和建筑格局,保留原住民,保留原有耕种模式,不因建设改变乡村面貌,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接了土地和鱼塘,付了三年的地租,却不急于发展产业,而是掏钱义务修村组公路,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李文云:农村要发展,必须先把烟火气做出来,要有人才能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吸引年轻人回来。首先改善交通,然后整治环境,其次提升产业。公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让人生活在公园之中,“我还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像这句网络语一样。目前,岩上的五个队公路户户通。以前的都是3.5米,现在是5米。


记者: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李文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进山野田园、赏花观景、体验农趣,享受慢节奏的生活,乡村民宿迎来发展“风口”。从重庆主城到东风村一个半小时车程,加上良好的田园风光,非常适宜发展乡村民宿。我们这个地方做民宿,还有刚需的特点,毗邻的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常住人口几万人,多数在沿海打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是场镇没有像样的酒店。


记者:公路修好,环境变美,年轻人愿意回来住,如何让他愿意回来投资?

李文云:要吸引年轻人回来其实很难,他的生存之道不在农村。我说的这个民宿不是让他来大量投资,而是让他加入到这个民宿来。我们修了5 公里的景观大道,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正在修建接待中心,还有2栋是村民的,将作为示范点。接下来愿意加入的,根据要求装修、纳入统一经营。流转的200亩土地和14口水塘也将用于合作创业。目前,已有年轻人有意规模种植无花果。


记者:项目是公司化运作吧,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盈利?

李文云:现在发展农业必须走正规化、集约化的路。与人合伙创办重庆三归溪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没有产生一分钱的效益。大家都认为投农业要静得下心来,而且要有一种情怀。乡村振兴这个方向是对的,民宿项目是有前景的,一旦做活了,就不得了。现在区里规划建设大洪湖零碳康养旅游度假地,我们这里纳入“3113”重大项目,定位更加高了,对未来更有信心

长寿新闻网 记者 陈小平 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