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新闻网 记者 曹丽华
“她真的不简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葛兰镇健康产业园的鼎盛印务公司,提到生产技术部制袋班的刘孝玲,公司上下无一不为其竖起大拇指。
刘孝玲是金牌技术工人、先进女工工作者、优秀技术女能手、长寿最美产业工人、重庆市劳动模范……集众多荣誉于一身,让记者对这个劳动工人充满了好奇。
(资料图)
10月11日,记者见到刘孝玲时,她正在制袋生产线上忙碌着,手把手指导学徒调整机器参数。
刘孝玲今年38岁,是鼎盛印务公司生产技术部制袋班A班组长。她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工人,获得的这些荣誉既是对她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她的一种鞭策。
勤学苦练 铸就过硬本领
2004年,刘孝玲进入公司,成为一名制袋操作工。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决心跟着师傅王相超好好学习。
起初,看着嗡嗡作响的机器流水线、操作熟练的同事,刘孝玲有些不知所措。师傅演示了设置机器参数、更换不同规格的封刀、切换不同类型的材料,待她上手时,陌生的技术、陌生的业务,让刘孝玲倍感压力。
看出刘孝玲的不安,王相超笑着说:“细心学,不懂尽管问,自己边做边总结。”
王相超的鼓励,让刘孝玲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那段日子,刘孝玲开启了艰难的学习之路。仔细观察同事的每一步操作,认真记录每一个注意事项、工作要领、机器使用方法,按规格上料、换刀、调参数……对制袋的每个步骤,下班后刘孝玲都反复练习,在休息间隙,她虚心向师傅请教,逐步掌握了操作要领。很快,她就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制袋工人。
一次,公司接到一笔紧急订单,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个问题:袋子总有起泡现象,不合格。
为解决问题,刘孝玲不气馁,一遍遍地试:换材料、换硅胶板、调整封刀、调试机器压力……最终,刘孝玲找到诀窍:封刀宽度、硅胶板类型、压力参数等要互相配合,调整到“合拍”状态时,生产出来的食品袋才合格。
看着刘孝玲不断进步,王相超也非常高兴,在他眼中,这个徒弟有颗“不把事做好就不罢休”的进取心,令他十分自豪。
以老带新 彰显巾帼力量
凭借着对手工艺的热爱,刘孝玲在一线岗位一干就是十八年。工作中,她始终兢兢业业,从未出现差错。由于勤奋好学、努力上进,刘孝玲也走出了一条从学徒工到技术能手的成长路,成长为骨干,并在各项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孝玲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水平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团队发展,她无私地将技术传授给每位工友,全班组操作技能得以不断提高。
“玲姐,你帮我看一下,为什么这个机器打不开。”“玲姐,麻烦你过来帮我看看机器的参数。”……在忙碌的生产车间,总能听见工友呼唤刘孝玲的声音。刘孝玲始终奔忙在生产一线,帮助大家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以前没接触过这类工作,玲姐就不厌其烦地教我,让我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因为我是从外地过来的,她总是关心我在这里生活是否习惯,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同事郑霞对刘孝玲充满了感激。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带好新员工,把好产品质量关,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对未来,刘孝玲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