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日来,我区广大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凝心聚力同奋斗,奋楫扬帆向未来。即日起,长寿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部门负责人学报告、谈发展、话未来”系列报道,邀请部门负责人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体会,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思路,敬请关注。
本期,我们邀请到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和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共话“高质量发展”。
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涛: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区域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张涛表示,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两地一城”建设目标,以聚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抓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贡献力量。
具体来说,将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围绕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定位,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承载中心城区重大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产业创新圈、交通便利圈、宜居生活圈,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加快形成“1+3+2”产业布局,着力构建“高端研发平台+链主企业+配套企业”产业生态。
聚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项目为王,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尽最大努力争取上级各类建设资金支持,筑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着力培育服务市场主体。聚焦总量准入、存量服务、质量培育,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壮骨、纾困”三大行动,多措并举扩大市场主体规模,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提高市场主体发展质量。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壮大开放型经济。
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昊杰:
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一整个篇章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出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周昊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我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区探索实践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
周昊杰表示,区科技局将扛起责任、挑起担子,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实际行动,将立足“两地一城”建设目标,以国家级经开区、市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大平台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优质企业;进一步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培育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一批国家级、市级平台;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在人才引育、金融融合、创新协同、机制革新等方面全面发力。
同时,坚持以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为目标,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兴波:
加快构建智能制造产业链新生态
刘兴波表示,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目标,全力推进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长寿的脊梁,工业强则长寿强,将坚定工业立区的思想不动摇。
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工业大脑、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让更多企业上云上市上平台。
将引进浪潮集团、红客联盟、奇虎360、忽米科技等公司,争取国家工信部、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局的支持,组织近百家企业联合成立工业数字化联盟,举办工业数字化论坛。在长寿工信职业学院开设有关大数据、智能制造、网络安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专业,为工业经济提供储备人才,助力实现“十万英才聚长寿”目标,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生态。
此外,还要用好分布式能源、节水型工厂,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贡献力量,力争在五年内实现10家百亿元企业、20家上市企业、300家“专精特新”企业的目标,强力助推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