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抗原检测阳性的照片,表示已经二次感染。距离去年12月底的疫情高峰,已过去4个多月,新一波疫情要来了吗?“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市民要注意些什么?4月26日,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付晓兰接受了记者采访,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
记者:新一波疫情要来了吗?
付晓兰: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我区疫情也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近期,部分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但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小。专家研判认为,新的一轮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上一波未被感染的人群、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市民朋友们不用过度紧张,但仍需按照“乙类乙管”的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记者:“五一”假期来临,有什么出行建议呢?
付晓兰:“五一”大数据出炉,重庆成“五一”出游最热门城市,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建议市民朋友们做好四件事:一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二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三要在旅途中做好个人自我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阳过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等脆弱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尽量错峰出行。四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身处的场所环境确定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不强制戴口罩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防止感染者传播病毒,保障健康者免受病毒的感染。建议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商超剧院等密闭场所、参加大型会议或活动时坚持佩戴口罩。
记者:市民朋友们还需接种疫苗吗?
付晓兰:目前,仍然有部分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未阳人”,这类人群是高度易感的。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次及以上病毒抗原的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所以我国目前的免疫策略是“补齐免疫水平差距”,主要针对从未感染以及感染了但没有完成基础免疫接种的人群(即未接种疫苗或仅接种1剂次疫苗)。大量数据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危重症风险,所以符合条件的人群应该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更好地抵御病毒、防控疾病,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记者:当前该怎么接种?
付晓兰:我们将目标接种人群分为2大类4小类。
1.未感染人群
3-17岁人群——需完成基础免疫程序;
18岁以上人群——需完成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完成基础免疫程序3个月后);
18岁以上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需完成二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6个月后)
2.已感染人群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可在感染3个月后接种一剂次疫苗。
记者:上述基础免疫程序是指什么?
付晓兰:1.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等)按免疫程序接种2剂; 2.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肌注式)按免疫程序接种1剂;3.重组亚单位疫苗(智飞龙科马(CHO细胞))按免疫程序接种3剂。基础免疫程序完成之后不同人群根据上述分类再考虑加强剂次的选择。记者 骆英
》》》链接
针对不同人群的接种方案
目标人群、时间间隔和疫苗选择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