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
菩提街道 凤城街道 晏家街道 江南街道 渡舟街道 新市街道 八颗街道 长寿湖镇 云台镇 葛兰镇 但渡镇 领封镇 云集镇 双龙镇 龙河镇 海棠镇 洪湖镇 石堰镇 万顺镇
当前位置:首页 > 长寿新闻 > 正文

蒙昌银、袁淑蓝夫妇:我是你的眼 牵手到永远

发布日期:2023-08-23 08:30

长寿新闻网 记者 张申欣

“慢点儿,这里路不平!”

“我拉着你的手,你放心走!”



在长寿区新市街道新同村,人们时常能看到蒙昌银和袁淑蓝这对七旬老夫妻牵手散步、相依相伴的身影。袁淑蓝搀扶着双目失明的丈夫,一边小心提醒他注意脚下,一边分享生活的点滴。这一走,就是15年。


15年来,袁淑蓝悉心照顾双目失明的丈夫,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他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演绎了现实版感人肺腑的“你是我的眼”。

平淡生活起波澜 眼睛失明成遗憾


1966年,年仅19岁的袁淑蓝通过介绍,认识了在粮站工作的蒙昌银。蒙昌银的勤劳善良,让袁淑蓝对他一见钟情。相恋两年后,两人便步入婚姻殿堂。


“那时条件艰苦,别说没有像样的婚礼,连日子也过得紧巴巴。”袁淑蓝说,尽管如此,但夫妻俩在生活中相互扶持、恩爱有加。随后,有了3个聪明乖巧的儿女,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夫妻俩勤俭节约,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们养大成人后,原本可以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蒙昌银,却因一场大病,导致视神经萎缩。由于病情逐渐加重,蒙昌银的双目渐渐模糊,经过多年治疗无果。2008年,蒙昌银的眼睛彻底失明,被认定为视力一级残疾。


丈夫眼睛失明,袁淑蓝的心里十分难受。看到蒙昌银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袁淑蓝在心里默默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坚强,让丈夫快乐起来,让这个家充满笑声。


与此同时,袁淑蓝要照顾同样失明多年的婆婆,从生病看医生到穿衣吃饭,事无巨细。“年轻时婆婆对我们很好,没有她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现在这个和睦温馨的家,照顾婆婆也是我应该做的。”袁淑蓝说。


全身心投入其中 照料丈夫无怨言


自2008年开始,为了让孩子们放心在外工作,照顾丈夫成为袁淑蓝生活的全部。每天,袁淑蓝都会变着花样做丈夫爱吃的饭菜,做好后再一点点夹到丈夫碗里,引导丈夫自己吃饭。


比起这些生活上的照顾,更大的难关却是丈夫的心理。蒙昌银突然眼睛失明,成为一个需要被照顾的残疾人,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脾气也变得有些古怪。


有一次,袁淑蓝把做好的饭菜端到丈夫面前,丈夫却一直不吃,反复劝说后依然不动筷子,嘴里却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气得袁淑蓝直掉眼泪。后来,丈夫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主动向她道歉。


蒙昌银常常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拖累了袁淑蓝。袁淑蓝知道,丈夫内心其实非常要强,她不厌其烦地开导丈夫:“没关系,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眼睛。你看不见,我来描述给你听。”为了鼓励丈夫,袁淑蓝搜集了许多残疾人乐观生活的故事,激励丈夫重拾生活信心。


“他的眼睛看不见,我就是他的眼睛、他的拐杖、他的依靠。”袁淑蓝告诉记者,虽然家务事都是自己一人张罗,但是她无怨无悔。多年来,给丈夫洗头、洗澡、剪指甲、盛饭菜,开导他,讲一些开心有趣的事……袁淑蓝的努力没有白费,丈夫的身体比以前更结实,心情也开朗了许多,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帮助妻子减轻一些负担,蒙昌银一遍一遍地熟悉家里生活用品的摆放位置,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甚至帮助妻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每天早晚,夫妻俩都会手牵手在村子里散步。邻居看到两人幸福恩爱的场景,总是情不自禁地说:“淑蓝,你把昌银哥照顾得真周到,你们好恩爱哦。”


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到老,是袁淑蓝最朴实的愿望。多年来,袁淑蓝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什么叫不离不弃,什么叫相濡以沫。蒙昌银不会表达,他只是反复说,自己的家庭能有今天,全靠妻子里里外外操持。他俩的感人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携手追光十五载 传递向上正能量


8月21日一大早,袁淑蓝便搀扶着丈夫蒙昌银,从家里前往村委会。“今天村里要开展每月一次的党组织活动,我得赶紧带他去。”袁淑蓝笑着说。


蒙昌银于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已有57年。几十年来,蒙昌银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已成为一种习惯。双目失明后,蒙昌银不能独自前往参加活动,感到很失落。


得知老伴的心事后,袁淑蓝主动牵起丈夫的手,协助丈夫参加每次活动,多年来风雨无阻。“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该时刻牢记党员使命,加强学习,为民服务。”蒙昌银说。


平时,蒙昌银也会在家中收听新闻联播,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并在和村民的日常相处中积极宣传,引导村民了解相关政策,用实际行动弘扬正能量。


此外,夫妻俩对人诚恳,乐于助人。不管哪家有困难,只要袁淑蓝知道了,都会在安排好丈夫的同时,尽可能地伸出援手。


“他们夫妻面对命运的磨难,不抱怨、不放弃,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提及夫妻俩,村民总会竖起大拇指,表示要向他们看齐,乐观对待生活,传承孝老爱亲美德,弘扬向上向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