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早晨6点,朱勇如往常一样,前往区中医院针灸科进行脑膜瘤术后神经康复治疗。治疗间,突然被一个紧急电话中断了。
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急诊科一个老年腹痛患者行腹部CT检查时提示右肝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需急诊介入止血,请你尽快过来会诊。”挂断电话,朱勇拔掉针头,直奔区医院急诊科会诊。
朱勇是区医院肿瘤科医生,今年6月,他因病在北京做了第二次开颅手术,目前正在康复理疗。但他仍然坚守岗位,白天在科室干本职工作,晚上则变为抗疫“大白”。
回顾疫情发生后的这些天,朱勇感概万千。对于部分封控在家的肿瘤患者来说,意味着日常治疗将被迫中断,病人病情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朱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需要服药的早期患者和进行止痛治疗的晚期患者受影响相对较小,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需要放、化疗的患者。”
于是,朱勇通过电话、微信,对病人进行远程指导,告诉病人需要做什么检查、需要服用什么药物,对一些心理紧张甚至恐慌的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白天做手术,晚上支援抗疫,只能抽空解答大家的问题。”朱勇说,这段经历必将铭记一生。
印象最深刻的是11月15日那天,当时一位肝癌患者右肝肿块巨大且伴破裂出血,急需介入栓塞止血。穿上重达几十斤的铅衣,朱勇立即开展第四台急诊手术,术中患者的实际情况比预想的复杂得多:血管扭曲、病变血管多、肿瘤巨大,栓塞血管多了怕肝衰竭,少了又怕止血不成功。在精准研判后,经历了两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朱勇及其团队在充分保证患者正常肝组织的情况下又实现了止血的目的,手术顺利结束。此时,已是下午1点。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是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作为科室主任,朱勇查验病房防疫情况、疏导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排次日手术、协调人员支援抗疫情……每天转换角色,又转换“战场”,坚韧无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初心。